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技局加快創新環境完善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我市科技創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市委六屆五次、六次全會精神,以自主創新為主線,以建設科技強市和創新型城市為目標,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務,以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解放思想,搶抓機遇,負重奮進,創新創業,科技創新取得了新進展,特別是在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科技項目的組織實施、創業領軍人才的引進、創投公司的創建和知識產權工作等方面成效比較明顯,加快了我市經濟的轉型升級,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
一、黨政重視強主導,科技創新環境得到新改善
20*年召開了市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和全市科技創新大會暨創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動員大會,科技創新環境進一步完善。一是領導帶隊深入調研。市委孫文友書記親自率領調研組對我市生物醫藥產業進行調研,形成了《*市生物與醫藥產業發展的現狀》、《*市生物醫藥產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重點項目評定條件和鼓勵發展的行業產品目錄》等調研材料,進一步明確了我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方向、目標和重點;馬以市長對我市部分高新技術企業也進行了專題調研,并提出了明確要求,推進了我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作。二是制定出臺了大力支持和鼓勵科技創新的政策。根據市委市政府的總體安排,在調研的基礎上,由市科技局牽頭,會同有關部門,提出了《*市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計劃》,明確了我市今后五年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六個翻番”的主要目標、“六個提升”的主要任務和“六個加強”的主要措施。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意見》、《“南太湖精英計劃”實施意見》,市科技局會同市財政局出臺了《科技型初創企業認定和管理辦法》、《科技型小巨人企業認定和管理辦法》、《高新技術領航企業認定和管理辦法》,會同市人事局出臺了《*市企業專利特派員管理暫行辦法》和《*市優秀發明人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形成了鼓勵、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體系。三是完善實施黨政領導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在總結2007年度黨政領導班子科技進步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修訂完善了縣區黨政領導科技進步和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的考核指標體系,建立健全了以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和科技領軍人才引進、重點項目推進為重點的政策導向和考核機制。四是以“三級聯創”為抓手全面加快科技創新。深入開展創建科技強市和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活動;吳興區、南潯區創建成為省科技強區,安吉縣積極啟動省級科技強縣(區)創建工作;市政府下發了關于開展創建科技強鄉鎮的通知,組織開展了創建市級科技強鄉鎮的活動,評出了織里等7家科技強鄉鎮,科技工作進一步擺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依靠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氛圍日趨濃厚。五是積極開展科技進步獎評選和推薦工作。推薦了省科學技術獎候選項目45項;組織了市級科技進步獎112個申報項目的評審工作,經市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審定及公示,評出20*年度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30項。六是科技宣傳工作得到明顯加強。在*日報頭版上刊登的科技類稿件有96篇,《浙江科技報》頭版刊發的科技類稿件有6篇,*電視臺播出的科技類新聞達71條,編輯《*日報•科技周刊》42期,刊發科技類稿件420篇。市委、市政府和省科技廳的信息簡報錄用*科技信息稿件160條,其中調研類專稿6篇,《*市提升“四個科技競爭力”全面打造科技強市》和《*市搭建政產學研四個平臺全力推動“科研勢能”向“產業動能”轉變》專報信息得到金德水副省長的重要批示。組織評選了20*年*“十大科技事件”,擴大了加強科技創新工作的影響,進一步營造了重視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
二、突出重點抓關鍵,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發展上了新臺階
緊緊圍繞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加快了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的發展。20*年,我市新產品產值實現487.07億元,增長28.91%;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83.80億元,同比增長22.7%;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22.62%。一是大力引進一批大好高項目,加快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各縣區引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資強度大、帶動力強的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其中吳興區總投資達80億元的“三一重工”和總投資達12億元的“新長寧動漫城”等一批重點鼓勵的高新技術產業項目成為新的亮點。新認定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58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10家、省級農業科技型企業16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38家、省級高新技術產品62只。新培育認定科技型初創企業40家、科技型小巨人企業20家、高新技術領航企業4家。永興特種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超威電源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被評為“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100強”。二是充分發揮科技創業園的孵化作用,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0*年,*科技創業園(國家級)、長興科技創業園(國家級)、德清科技創業園(省級)3家孵化器實現工業總產值4.52億元,利潤達4793.8萬元;上交稅收3300.7萬元。3月新建的吳興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已有25家企業入園孵化。三是積極培育,加快了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發展。我市已新增2個(南潯特種電磁線、德清生物醫藥)國家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新增2個(南潯電梯、德清涂裝)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新建省級中小企業創新基地4家。我市6個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79.44億元;利稅達37.84億元,出口創匯4.53億美元。四是啟動實施“南太湖精英計劃”,大力引進科技創業創新的領軍人才和團隊。啟動實施“南太湖精英計劃”,有110名留學人員登記報名、正式遞交項目申請書和創業計劃書123個,經過專家論證、面試、答辯等環節,最終有11個項目落戶*。五是推進了投融資體系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投融資環境明顯改善。新建了*市創業風險投資公司和長興紅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并開始運作;新增*市中小企業擔保中心有限公司等9家信用擔保機構;德清縣已分別引進國開行5000萬科技創業貸款和省民生銀行5000萬中小企業貸款,縣科技擔保公司實現融資擔保額約4億元,其中60%為科技型企業融資擔保,為科技型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融資條件。
三、圍繞發展強創新,科技項目的申報和實施取得新突破
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組織實施了一批科技項目,共組織申報市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750項,立項453項。一是積極組織申報省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市、縣區科技部門加強了與國家科技部、省科技廳聯系和企業的銜接、指導,圍繞項目申報指南,組織申報省級以上各類科技項目372項。爭取省級以上科技項目經費7695萬元,同比增長64.9%;實到國家和省科技經費5431.4萬元,同比增長65.7%。新立國家和省50萬元及以上項目總數達到110項,計劃總投資11.07億元,實施完成后將年新增產值44.17億元,新增稅收4.22億元,其中新型高效物流系列裝備的研制與產業化開發、新型緩控釋藥用輔料系列產品開發等省級重大產業化項目84項;*泰金實業有限公司的“汽車鋁合金輪轂干法鍍膜”等19個項目已列入國家*年度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獲資助金額1295萬元。此外,國家重點新產品列入16項,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列入45項,國家星火項目20項,390個產品列入省級新產品。二是認真組織實施20*年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圍繞我市重點發展的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環保節能等領域,共組織申報受理市級科技計劃項目372項,經“三審一決策”,新立市級攻關、一般科研、自然科學資金、成果轉化等科技項目254項。同時,確定了“生物制藥技術”等4個市級重大科技專項。三是深化科技計劃管理體系的改革。建立市級科技項目網上申報系統和網上管理系統,實現了網上項目申報、評審和管理。制定出臺了《*市科技計劃項目驗收管理試行辦法》、《*市重大科技專項計劃管理(試行)辦法》,修訂了《*市科技項目經費配置指導意見》,進一步規范了科技項目的組織和實施。
四、創新方法抓示范,新農村建設科技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堅持點面結合,抓好科技創新工作,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是開展新農村科技示范縣鎮村建設工作。年初組織召開了“*市新農村科技示范鎮村建設工作座談會”,明確了建立科技示范村的要求和20*年的工作任務。德清縣加強了省級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縣的工作,開展了首屆“科技創業示范戶”和“科技專業合作社”評選活動。長興縣已安排60萬元專項資金,引導建設2個科技示范鄉鎮和2個科技示范村。二是與浙江大學共建省級農高園區。浙江大學(長興)農業高科技園區已落戶長興縣,并被批準為省級農業高科技園區建設單位,規劃核心區總面積6000畝,其中3000畝為浙江大學農業科技園,用于教學科研,另外3000畝用于科研成果的產業化。三是積極推進“千名專家聯系服務”專項活動。市科技局牽頭組織了以“下基層、送科技、促創新”為主要內容的“千名專家聯系服務”專項活動,開展了百名科技(專利)特派員科技服務等五項子活動,組織安排了1007名科技人員分赴60個鄉鎮、302個村、2*家企業、4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0所中學、53所小學、35個示范工程和基地、66家專業合作社開展科技服務,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科技支撐。
五、統籌兼顧謀聯動,科技支撐社會發展取得了新進展
重點圍繞環境保護、疾病防治和重大自然災害與突發公共安全等領域,積極推進社會領域的科技工作。一是加強了環境保護的科技工作。會同浙大環境與資源學院等單位,加快實施“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關鍵技術集成和工程示范”省級重大科技專項;加快了“南太湖富營養化水域的生態修復技術集成研究及示范”市級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新組織實施南太湖地區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技術研究、利用旋流分離及吸附集成技術對含油廢水預處理技術開發等12項市級科技項目,努力為太湖藍藻的防控和處理提供科技支撐。二是加強了疾病防治領域的科技攻關和研究。20*年新組織實施MicroRNA表達的定量研究在子宮內膜癌診斷中的應用、脈沖式鼻腔水療在鼻內窺鏡術后術腔清潔階段的應用研究等24項市級科技項目。三是積極做好防震減災工作。5.12*地震發生后,市地震辦迅速與省地震局聯系,及時將信息報送相關領導和部門,并對外做好解釋工作,組織召開了全市地震工作會議,對下一步的工作作出了部署;修改出臺了《*市地震應急預案》,舉辦了“5.12*地震啟示錄”報告會,開展了地震科普活動,做好了兩個地震觀測點的建設工作。四是積極創建國家科技強警示范城市。把公安科技作為重點支持、重點服務的對象,全力以赴支持公安系統加強對重大、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破解技術難題,提高公安系統的信息化水平;配合公安部門普及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我市順利通過公安部、科技部的驗收考核,并獲得了“科技強警示范城市”榮譽稱號。
六、加快推進求突破,產學研合作呈現新格局
以科技創新創業平臺建設為載體,集聚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項目,加強產學研合作,加速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一是南太湖科創中心建成運行。南太湖科技創新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關于加快*南太湖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若干意見》已擬定,并成立了專門的管理運營機構,13家科研機構也已入駐。二是縣區新建科技企業孵化器全面啟動。長興科技企業孵化器升格為國家級,總投資4000萬元,建筑面積2.5萬平米的長興科技企業孵化器二期工程已開工建設,占地500畝的浙江大學科技園(長興)目前已開始啟動建設;德清縣科技企業孵化器二期已完工,新增孵化面積18000平方米;安吉在租用了4000平方米孵化場地的同時,積極啟動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異地土建工作,并已通過規劃設計。三是加強培育省級科技創新載體。20*年,新認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16家;省級農業科技企業研發中心6家;*工業生物技術等4家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已被認定為省級區域創新服務中心。長興與瑞典卡爾馬地區共建“中國浙江長三角·歐洲波羅的海地區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啟動。新引進共建國家建筑材料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耐火材料分中心等18家科技創新載體,新申報了清華-超威動力型鋰離子電池研究所等7個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項目。四是組織企業參加各類科技合作交流活動。20*年,組織我市有關企業參加了“重慶高交會”、“浙洽會”、科技接軌上海等一系列產學研合作洽談活動。組織開展了*—浙江大學生物醫藥產業科技項目對接洽談會,正式簽訂科技合作和成果產業化項目11項;組織了30多家企業參加第10屆深圳高交會,共達成合作意向22項,涉及金額3.56億元。五是完善網上技術市場信息平臺。20*年,浙江網上技術市場*市場新錄入參展企業262家,網上企業累計3635家;技術需求及難題招標646項;網上合同登記項目207項,合同金額35660萬元。
七、明確目標抓創建,知識產權工作取得新跨越。
以提高全社會專利意識為重點,創造和保護并舉,創新專利工作方法。20*年,全市專利申請量4887件(萬人專利申請量18.95件),同比增長56.6%,增幅居全省第一,其中發明專利申請552件,增幅80.4%;全市專利授權量2318件(萬人專利授權量8.99件),同比增長30.89%,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57件,增幅18.75%。一是積極開展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的創建工作。20*年3月,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批準我市成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我市立即成立了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市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工作方案》、《*市企事業單位專利管理初中級專業技術人員任職資格暫行辦法》和《*市專利工作先進評選辦法》等。二是積極開展知識產權宣傳工作。在中國科協、科技部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的重視和支持下,組織開展了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巡講活動,有380多人參加了報告會。在保護知識產權宣傳周期間,重點組織開展了知識產權知識競賽、知識產權宣傳進高校主題活動,組織知識產權宣傳進社區、進圖書館、進企業活動,同時加大了新聞媒體的宣傳力度。三是切實加強企業專利工作。積極培育專利示范企業,20*年,我市新增省級專利示范企業6家,累計達24家;新增市級專利示范企業達28家。首次評選出*市優秀發明人9名;選派了42名專利特派員,舉辦了專利培訓講座20多次,培訓人次達1000多人。為鼓勵企業和個人申報專利的積極性,各縣區都設立了專利獎勵專項資金。四是積極開展保護專利權專項行動。圍繞國家和省知識產權局“天網”、“雷雨”行動要求,制定了*市專利執法專項行動方案;對我市部分超市進行了暗訪,對存在的專利標識不規范的問題要求限期整改。五是探索建立了知識產權事務所。經過半年多的籌備,我市第一家知識產權事務所——*金衛知識產權事務所成立,該所已為我市200多家科技型企業提供了結對服務。自8月份運營以來,已組織申請專利140件,其中發明專利12件。
八、創優爭先強素質,科技工作服務能力有了新提升
以深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和創建“創新創業好班子”活動為契機,組織開展了以“萬名干部下基層,服務一線創新業”為主題的作風建設活動,從加強理論學習、制度建設、作風建設入手,不斷提高干部素質,不斷加強管理,不斷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樹立新的形象。一是抓理論學習,提高素質。組織市科技局系統黨員、干部進行集中學習教育、輔導講座、科技論壇報告會等十余次,開展了以創業創新為主題的青年演講比賽,組織召開了市科技局系統的年輕干部座談會。二是抓制度建設,推進工作規范化。繼續實行各處室和局屬單位負責人每周工作情況匯報制度和局月度工作例會等一系列會議制度,重新修改和完善了一批規章制度。三是抓任務分解,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健全完善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網絡體系。結合科技工作實際,科技部門還把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內容逐項分解,目標責任層層落實,實行一級抓一級,并把考核結果與年終評優評先進行掛鉤,形成了上下聯動的責任機制,加強了部門的自身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為加快科技創新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
存在的主要問題。20*年的科技創新工作雖然取得了新的進展,實現了新的突破,但對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爭創科技強市以及建設創新型城市的目標任務,還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現在:一些領導干部和企業對自主創新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還不夠到位,未能將自主創新真正擺在重要的戰略地位;科技創業創新的平臺還不夠健全,縣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力度還不夠大;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投融資體系還不健全;支撐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人才尤其是科技創新創業的領軍人才和團隊還十分缺乏;科技投入的力度還不大,企業承接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能力還不強等。